国内产业> 正文

电影业再迎政策红利 行业进入洗牌期 内容提升是最大难点

时间: 2018-12-27 16:25:2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12月26日,有电影上市公司中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政策更趋向于渠道端,但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容。

本报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近期,电影行业寒冬里吹来徐徐政策暖风,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们,则感受各异。

12月25日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简称《转制规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简称《支持规定》),用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根据《支持规定》,有关部门将针对部分文化企业实施财政税收优惠,主要包括电影、广电、出口、文化科技创新等企业的扶植。同时,针对文化企业的投资融资支持力度加大。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研报认为,该条款预示着对文化企业的融资监管从紧改为宽松。

此前,12月11日,国家电影局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2020年全国银幕数超过8万块,明显快于当前市场预期,并鼓励新设院线,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

12月12日,万达电影(002739.SZ)总裁曾茂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看好万达重组获批,“(重组动态)很快就有披露。”此前,市场普遍传闻,包括影视、游戏等在内的四个行业,其并购重组已被监管层收紧。除今年6月快乐购(300413,股吧)重组芒果TV等资产获批外,但凡涉及到增发新股的影视资产收购案,几近折戟。

政策回暖的背景是,行业增速持续下滑。艺恩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国内累计票房为562.81亿元,增速下降至10.9%。近年来,国内票房增速回落至20%以下,单屏产出下滑至106万元(近十年最低),以渠道扩张为核心的增长模式成为历史,行业进入洗牌期。

对于利好政策的频频加码,业内也不乏争议。12月26日,有电影上市公司中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政策更趋向于渠道端,但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容。“有些政策的实际落地状况有待推敲,像影院投资很可能亏损,很少有公司愿意做。资本市场的事,更说不准。”他说。

也有院线上市公司高层认同此说法。“电影业最大问题,还是影片质量落后于渠道发展速度。”

政策利好

适才公布的政策,更倾向于间接扶持。

据《支持规定》,针对部分文化企业的财政税收优惠,主要是电影、广电、出口、文化科技创新等企业的扶植。对应的条款分别为:“对电影制片企业销售电影拷贝(含数字拷贝)、转让版权取得的收入,电影发行企业取得的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城市电影放映服务,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财税[2014]85号文也有同样的优惠,期限2014-2018年,本次文件期限为2019-2023 年(续5年)。该条款主要受益的是电影制片和发行企业。

对于这一政策,前述上市公司中层表示,对公司业绩确实有所帮助,但具体影响,还在测算中。

《支持规定》另一大特点在于资本市场开闸。主要条款包括,鼓励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再融资进行并购和重组; 对于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和形式进行鼓励,包括创新型的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鼓励国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行业巨头已经感受到了暖意。曾茂军对重组获批显得十分乐观。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此前影视行业重组多是地产商、制造商跨界入局,且明星公司估值过高,这是监管层比较担心的问题。“最近证监会反复发通知,鼓励优秀公司重组,资本市场只有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公司做大,行业才有未来。”

6月,万达电影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以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包括万达投资在内的21名交易对方持有的万达影视96.8262%股权,交易作价116.19亿元。11月4日,万达电影调整重组预案,包括将支付方式改为全部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万达影视96.8262%股权交易价格下调为106.51亿元、下调股票发行定价至33.2元/股、锁定对象增加了万达投资等。

渠道与内容

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意见》,更针对于渠道。《意见》提出2020年全国电影院银幕总数超过8万块,对应未来两年至少需要新建2万块,快于当前市场预期。《意见》如落实,意味着院线供给侧去产能进度将有所延缓,同时行业平均单银幕产出或继续下滑。

《意见》还鼓励新设院线,提出满足控股50家影院等条件可以成立院线公司。同时,《意见》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 推动电影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于长期管理不善、经营乏力的院线公司实行市场退出,这将是我国首次对院线公司实行退市机制。

对于《意见》中提出的2020年银幕总数超过8万块,业内观望心态颇浓。此前,行业共识是,影院已经供过于求。金逸影视(002905.SZ)披露数据显示,目前单影院的平均年租金为100万元, 根据艺恩数据统计,2018 年有2578 家(占全部影院的33.13%) 票房低于平均的租金成本,营业压力较大。2017 年退出市场的影院数量上升至245 家,相对于2016 年的倒闭影院数量增加了131%。仅2018 年上半年,退出市场的影院数量就达到了167家。

“最好的市场已经被占据,现在新的影院每开一家几乎都亏损,在这种状况下,(就算有补贴)我们很难再加码影院。”前述中层说。广证恒生研报也认为,低线城市由于收入以及人口密度的限制, 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意见》另一大亮点在于放开院线限制,鼓励新设院线。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的状况是,业内的反响冷淡。

“我们早就可以做院线了,但院线业务利润过低,且并不占据核心价值链,所以一直未有实际进展。”有大型影院公司人士称。此外,记者询问多家中小型影院公司负责人,均未得到答复。

方正证券(601901,股吧)研报认为,以CGV、耀莱、博纳等为代表的大型影投公司,符合成立院线标准,但短期内,大型影投公司成立院线公司的意愿不大。因为其影院议价能力较强,与院线公司分账优势较大。

目前,对于加盟,院线分账比例仅在1%-2%左右,甚至部分影院存在零加盟费的情况。于此同时,中小型影投公司则存在整合,并成立院线的可能,以期节省加盟的票房分账费用。

“长期来看,院线的放开意味着影投与院线的重合度开始提升,行业整体影院集中度提升。”方正分析师在研报中称。

此外,业内普遍认为,相对过剩的渠道,政策更应该扶持内容生产端。对于内容版块的缺失,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看得很清楚。11月14日,他在小型媒体交流会上坦承,(票房寒冬)首要原因还是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观众这两年对于观影习惯成长和鉴赏水平提高,超过很多电影人的预测。”

此前,多位院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抱怨,缺乏优质内容,直接导致了院线收益下滑,“我们也很被动。”

“当然,影院硬件设备确实有更新必要,但根本在于优质内容匮乏,与其纠结已过剩的渠道,还不如推动内容端发展,像推出分级制等。”前述中层称。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合鲸资本创始合伙人霍中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2019年内,文娱产业政策的磨合大概率基本完成,行业将在2020年迎来拐点。“整个文化产业处在一个供过于求的阶段,供需是基本点,需求总体是强劲的;政策层的变化其实是供给端的变化,它没有太影响到需求,但是它影响到供给,供给的变化带来投资机会。需求正在蓬勃生长是基本面。”他说。

关键词: 电影业 上市 娱乐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