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摩拜单车在杭州推出新版计费方法,在时长费的基础上,加收起步价。而这并不是共享单车首次涨价,早在今年6月,哈罗单车就已经大幅提高了时长费用。除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也在悄悄涨价,有的涨幅甚至超过100%。
共享产品集体大涨价,共享单车从每30分钟1元涨到1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由1小时的2—3元涨到4元,最高收费已高达8元/小时,共享雨伞也由过去的1元收费涨到3元……面对共享产品大涨价,人们感叹用共享单车不如坐公交便宜了。
共享产品涨价,既有合理性,也有维系持续发展的考量。对共享单车涨价而言,很多用户心里是不情愿的。共享单车之所以被市场迅速接受,主要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可当“共享单车不如坐公交”成为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共识时,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人们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会不会下降,其价廉物美的优势会不会在此次涨价之后失去呢?
共享产品集体大涨价,预示着共享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由依赖于烧钱方式、依赖于资本支持向越来越强调服务和体验,越来越关注维护和管理的方向转变,这些转变的发生,都在不断完善共享经济的服务功能,使之在比拼服务,而非比拼价格中求生存与发展。而共享经济从市场竞争走出“价格战”的初级阶段,寻找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提高共享经济服务的同时,对服务价格作出调整,是市场赋予企业的权力,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完全取决于共享企业的服务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共享产品集体大涨价,实际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一种博弈的互动。集体涨价后,要是共享经济无论在服务内容上,还是服务质量上没有增加亮点,没有让消费者满意,再怎么涨价,都得不到市场认可,消费者自然不会掏腰包为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埋单。
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是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提供共享产品的企业和平台,要在满足消费者体验上做文章。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调度,让用户更方便地骑车、用车,减少开锁后骑不了、扫二维码没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在共享充电宝的服务上,灵活地使用价格杠杆作用,充电宝企业在提供服务时主动对消费者进行价格优惠,以减轻消费者租用负担。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消费市场的热点,与各服务平台之间紧密合作分不开。经营好共享产品,单靠企业一家肯定行不通,终究势单力薄。更何况,以共享单车为例,仅停放一项就涉及公共管理,涉及到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的问题,而政府部门出台发展共享经济的管理规定,则要从维护共享产品的合法权益入手,把开展投放、管理、维护等工作,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对于共享产品集体大涨价,消费者最终会不会接受,还要看共享企业在服务能力与水平上是否有所作为。如果只盯紧涨价而在服务上没有新招,那么,不仅不会达到“活下去”的目的,还会因为只涨价而服务没有跟上,最终让“共享”跑偏,那就得不偿失了。
关键词: 共享产品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