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热潮下,一大批科技公司正在“觊觎”属于四足机器人的高端市场,以腾讯、小米为首的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各类“动物”形状的机器人产品,试图通
过多种应用场景进行商业化探索
9月7日,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机器马横空出世,这是一款小朋友可以骑乘的智能机器马,代号“小白龙”。机器马,听起来新鲜,但其所处的四足机器人市场已经在国内发展几个年头了,而且入场的选手越来越多。
2021年是四足机器人大年,先是央视春晚上,机器牛“犇犇”们双腿站立作揖拜年;一个月后,腾讯实验室发布了自研机器狗Max; 上个月,小米带来了“铁蛋”机器狗。
短短几年内,科技公司已经集齐了狗、牛、马三种“动物机器人”,他们觊觎的是四足机器人这个高端市场。这些四足机器人被设定的结构与功能未来主要满足的应用场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面向C端用户,提供陪伴+服务型机器人,主要是借由四足机器人具有的人机交互能力。另一类是面向B端客户的工业特种机器人,可以用在消防、巡检等领域执行特定任务。而这两大应用场景背后覆盖的领域包括服务、工程、安防、制造、养老等巨大的市场,由此资本与巨头花费巨资去提前埋伏与布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科技公司都有一个“动物梦”
科技公司的“动物梦”要从上个世纪谈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成立,开始研发“平民化”的四足机器人。
大大的眼睛,灵活的四肢,纤细的身子……你肯定见过这种四只脚的“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其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巡检工作,它的外形像一只机械狗,身上背着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可以完成上楼、上坡等动作,还可以帮助人们在危险的场所进行巡检,也可用于地铁巡逻。
国内科技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但迭代速度快。第一台四足机器人出现在2010年,此后涉足的公司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最近5年,进场分蛋糕的选手越来越多。
宇树科技、云深处两家创业企业先后成立于2016、2017年,前者还于今年7月完成了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蔚蓝科技、Dogotix(多够机器人)两家公司均在2019年成立,并快速推出了机器狗。除了一些创业公司持续更新产品线外,科技公司如腾讯、优必选、小米、小鹏在今年也都有四足机器人相关产品问世。
9月11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拉开帷幕,今年的展会分为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展区,共有500多款产品参展,其中“四足机器人”成为了一大亮点。
优必选可算得上是国内机器人界的“网红”了,曾四度登上春晚的舞台,让全国人都感受到了机器人的魅力。2021年春晚上的“拓荒牛”更是一度登上热搜,成为全国人的“团宠”。
优必选最新的产品是熊猫机器人“优悠”,它以大熊猫的形象为设计原型,在Walker的基础上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专属定制,不仅可以在馆内导览讲解,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讲解中国故事,还能舞蹈写字、比心卖萌。
另外,博雅工道研发的智能仿生鲨鱼,主要用于目标搜救、水文监测、海底测绘等工作,不仅速度快,运动起来也极为灵活。
技术更新“四足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经过几年迭代,目前市场上小米、宇树科技、蔚蓝科技等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站立、行走、跑步、奔跑和跳跃等各种步态和运动技能,也能在摔倒的情况下依靠四肢快速爬起。
四足机器人的行动力在变强,“大脑”也越来越聪明,一些科技公司的四足机器人能自主构建地图、主动躲避障碍,实现对主人的自动跟随。
在有些维度,国内选手已经超越了国外选手。比如,在行进速度上,蔚蓝科技今年3月推出的其第五代阿尔法机器狗最快行进速度是4.15米/秒,超越当前该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麻省理工学院的产品 miniCheeta保持的3.7米/秒,已经达到一个正常体能成年人的长跑速度(4-5m/s)。
以售价接近万元的Cyber-Dog铁蛋为例,其在室内可以构建房间地图,从而定位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无论室内室外,只要操作者选定跟随的目标,通过人脸识别、人形检测和行人重识别技术,“铁蛋”便能对目标自主跟随; 内置小爱同学语音交互技术,用户可直接用语音对“铁蛋”发号施令,并能够控制家中智能设备。
同样,蔚蓝科技今年3月发布的第五代阿尔法狗、宇树科技7月推出的机器狗Go1,以及小鹏的“小白龙”也都可以被当成宠物,实现自主跟随功能。而且蔚蓝科技和小鹏的产品也都配备了语音交互技术,可以听从语音指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技公司已经造出了狗、牛、马等动物形态,但实则只是外观设计的不同,本质都与机器狗相似。而且在C端市场,产品功能的发展方向都是在“智能宠物”的基础上,不断叠加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功能。
大厂入局,“动物”造得有声有色
科技公司接二连三“造动物”,四足机器人到底有多大魅力?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至2600亿美元。全球仿生机器人催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至1700亿美元,远超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
这个庞大的市场绝不仅仅只面向C端市场。宇树科技创始人兼 CEO 王兴兴曾表示,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偏to C,以家庭陪伴的功能为主,集娱乐性与部分实用性于一体;二是to B,比如用于巡检、安保、救援、消防等场景。
仿生四足机器人作为一个平台,无论在C端增加“导盲”等功能,还是在B端为四足机器人搭载各类机械手臂、零部件,以满足工业端的需求,都有着不小的机会。
腾讯和小米看到了B端的机会。腾讯在今年上半年发布 Max 时就曾表示,未来Max有望在机器人巡逻、安保、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更看中机器人给C端大众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机器马的亮点功能之一就是让小朋友“可骑乘”。对此,有用户表示,“家长买车,小孩买马,小鹏蛮‘心机’。”
机器人领域从业者徐文的观点与小米、腾讯更接近。他表示,相较于在C端市场的娱乐化功能,四足机器人更大的市场空间在B端市场。只有在B端市场,在勘测探索等场景中由于工作场景复杂且精密度高,四足机器人才能真正做一些不容易被替代的工作。
不过,“一些大厂短期内并不关注商业价值,做四足机器人或许是因为看到了研发四足机器人对技术布局,或者业务线扩充的价值。”业内人士这么认为。
看起来,四足机器人市场已经热闹起来了,但选手们当下都处于“布局未来”的阶段,因为市场还非常早期。
“四足机器人”是“玩具”还是未来
知乎曾有用户评论,从南京蔚蓝科技第五代阿尔法狗的16900元起,到宇树科技A1的16000元,再到小米CyberDog(铁蛋)的9999元,一个还在摸索实际落地应用的产品就已经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目前,有数据表明,四足机器人的价格从三十几万降到了不到一万,但这个价格依然劝退了不少好奇用户,科技公司只好“自降身价”。小米把四足机器人的价格打到万元以下,成为价格战的现阶段胜利者。
与此同时,四足机器人市场的确小众,现阶段各家面向的用户更多是技术极客等高端玩家。据官方披露,小米的“铁蛋”首批众测仅400台。而据王兴兴此前透露,目前宇树科技的客户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所,以及科技公司和个人,但从2016年成立至今年6月,累计销售量不到一千台。
在业内人士的眼里,仿生足式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有三:一是足够稳定耐用的机械本体;二是消费级群体可以接受的零售价;三是实际解决家庭事务的工作能力。
三大要素中除了价格要素尚未实现外,功能上也需要提升。在实用功能上,四足机器人在某些智能音箱功能的基础上,能像宠物一样自动跟随,即便现在小鹏的机器马略有突破,能成为小朋友的低速智能交通机器人,但业内人士依旧认为,“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四足仿生机器人并不具有刚需和不可替代性,本质上还只是一个高级玩具”。
不仅如此,从此前发布的四足机器人来看,续航能力似乎还不能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预期。云深处的“绝影X20”20公斤负载作业的情况下续航超过2小时,无负载状态下作业时间最高可达4小时。宇树科技6月发布的Unitree Go1续航为一个多小时。一般来说,目前机器人产品中,续航最长的一款为8小时左右。
不管是大厂还是初入市场的新选手们,都还需要在四足机器人上持续研发投入。
雷军在演讲中表示,仿生机器人虽前景可观,但研发精力、核心零部件、算法、芯片等方面需大量投入,这预计将会成为需长期培养、研发、维护的产品类型。尽管四足机器人在B端的前景更广阔,但当前从技术上来说,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工业场景中,一些复杂场景四足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还不能处理难题,而在一些简单场景中,四足机器人的可替代程度比较高。
表面“风光”、功能和实用性有待提升的四足机器人市场,面前有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需要去跨越,目前商业化道路依然艰难,何时真正走向市场化,需要各家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
(宗禾)